□苏定伟专业配资论坛
因学生未填报北大、清华,江西瑞昌一中一名班主任老师表达不当言论。7月7日,校方通报,涉事老师已深刻检讨并道歉,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学生的志愿填报,3名学生已按照自己的意愿填报(央视网)。填报高考志愿,要打破“清北论”,把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。
当名校光环与个人意愿冲突,教育者应该扮演什么角色?高考成绩揭晓,瑞昌一中班主任老师为3名尖子生精心规划了“清北”之路。得知学生未按其建议填报时,情绪瞬间爆发,指责学生辜负了学校、老师和家长的苦心劝告,“完全以一己之心填报热门专业”“将我们所有的感情都化整为零”“明天上午将以失望解散此群”,将情感投入与回报预期捆绑,将个人意志凌驾于学生未来之上。
班主任老师的过激言论,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。在一些地方的教育评价体系中,名校录取率往往被视为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,学校的绩效考核、教师评优、职称晋升等等都与学生考入名校的数量直接挂钩。一些家长的认知里,某所高中好不好,重要指标就是看每年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、北大。在这种导向下,老师难免会期望学生填报“清北”等顶尖学府。
部分教师存在过度干预的心理倾向,长期的教学权威地位,使一些老师习惯于替学生做决定,甚至将学生的成功视为自己的成就,当学生不按自己的建议行事时,就会产生挫败感。
“清北论”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专业兴趣,将教育简化为一场追逐名校的竞赛。众多普通的毕业生呢,他们被什么样的学校录取,似乎没人关注。一些学校会把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的情况写到宣传喜报里,格外强调名校升学率。很多师生信奉“唯名校论”,似乎考不上名校,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。
对于这些现象,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刘焱表示,学校不应过度宣传“清北率”,建议明令禁止学校张挂这种人为制造攀比、加剧考试竞争和焦虑的标语和横幅,多宣传毕业生中爱岗敬业的普通劳动者。
2020年10月,国务院印发了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,明确指出,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、经费分配、评优评先等挂钩,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,严禁公布、宣传、炒作中高考“状元”和升学率。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“唯名校”、“唯学历”的用人导向,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、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,改变人才“高消费”状况,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。
其实,从大学生就业现实出发,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对岗位进行了“专业”限制,但没有点名只要清华、北大等C9名校的学生。言下之意,就算你是清华、北大毕业,专业不对口,也没法录用上岗啊。高三学生从以后的就业角度出发,倒推大学的专业选择,算是人间清醒!
教育者的使命是点亮灯塔,而非亲手掌舵。高考志愿填报,是人生关键的一步,一定要让学生自主选择!作为老师专业配资论坛,无论你付出了多少心血,你的学生终将远去!终将飞出你的视野,就让他们自由翱翔吧!
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